发布日期:2024-06-05 20:01 点击次数:188
有记录以来,重庆共发生7次5级以上地震,最大为1856年黔江6.25级地震;1989年,距离中心城区最近的重庆渝北区发生过5.2级、5.4级双震;重庆正实施巨灾防范工程,计划对现有地震监测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……
在重庆,这些关于地震的“知识”你知道吗?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,记者采访了重庆市地震局,为市民科普一些关于重庆地震的“旧”故事与地震监测预警的“新”发展,一起来看看你知道几个。
重庆容易受到川滇邻区远场大震波及影响
重庆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中段东侧,辖区内目前探明规模较大的基底断裂带有5条,其中贯穿荣昌等渝西区县的华蓥山基底断裂、交汇于石柱县附近的七曜山-金佛山和方斗山基底断裂是重庆市地震活动的主要孕震构造。
有记录以来,重庆共发生7次5级以上地震,最大为1856年黔江6.25级地震;距离中心城区最近的是1989年渝北区5.2级、5.4级双震;时间上最近的是2017年武隆区5.0级地震。与此同时,重庆市还容易受到川滇邻区远场大震波及影响,例如汶川地震导致直接重庆经济损失54.23亿元。
重庆正在实施巨灾防范工程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将大幅提升
重庆的地震监测能力如何?
近年来,通过国家和重庆市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建设,目前重庆市在网运行地震监测台站达到410个,共享周边台站277个,中心城区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.0级,三峡库区达到1.2级,其他地区达到1.5级。
重庆市目前正在实施巨灾防范工程,计划对现有地震监测设施、设备进行全面升级改造,建设西南地区地震仪器维修保障基地。通过推进川渝融合形成地震监测预警一张网,未来接入站点总体将达到2798个(其中四川1669个、重庆410个、川渝邻省719个),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。
重庆市第一批地震预警终端渠道已开通地震预警试服务
为全面实现重庆市秒级地震预警服务能力,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及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,重庆一方面加紧建设国家和重庆市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,目前两项工程已全面完工,建成1个省级地震预警中心,410个地震预警站点,部署80套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终端。另一方面,立足重庆震情形势和地震灾害风险特点,充分依托四川省地震预警先行先试成果,实施川渝地区地震预警一体化,推动实现预警站网、数据处理、信息发布来源一体化,全面实现秒级地震预警和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服务能力。
目前,重庆市第一批地震预警终端渠道已于今年3月开通地震预警试服务。当前川渝两地地震部门正密切配合,着手开展地震预警站网融合测试评估,共同完善信息共享机制、预警信息发布策略。同时,与广电、电信、移动等媒体和企业深入合作,推动实现电视地震预警,积极拓展手机、大喇叭等地震预警发布渠道,努力为全市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高效的地震预警服务。
新闻多一点>>
这些自救互救知识很重要,关键时刻能保命
不同的场所、不同的条件下,自救互救也应当因地制宜、灵活机动。
震前要做好预防措施和准备,在家里家具物品摆放要合理,防止掉落或倾倒伤人;家庭最好准备应急包,以备不时之需。保持疏散通道的畅通,熟悉应急疏散路线、了解应急避难场所位置。
地震发生后,要采取正确的避险和保护措施,目前国际上倡导的防震避险姿势和做法是“伏地、遮挡、手抓牢”。比如在学校中,地震发生时,学生应当躲在相对坚固的课桌下或者课桌旁,用书包保护头部和颈部;地震之后按照疏散路线,有序疏散撤离建筑物,防止踩踏造成伤害。在家里,地震后要及时关闭电路、燃气阀门,防止发生爆炸。高层建筑中,地震发生后逃生不能乘坐电梯,因为电梯可能因地震造成变形,把人困在里面;逃到室外后,应当远离高大建筑、电线杆等建构筑物,防止玻璃、碎石块砸伤人。
如果震后被埋压在建筑废墟下,一定要坚定信心、沉着冷静,扩大生存空间,如果自己不能脱险,尽量保持体力、等待救援,通过敲击等方法发出求救信号。
上游新闻记者张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