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4-05-20 11:29 点击次数:175
本报记者索寒雪海口报道
海南即将向“星辰大海”掘金。
2024年第四届消博会期间,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刘立武透露,位于海南文昌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,“在今年9月份之前可以形成常态化的发射,以后每周或都有发射”。
这些火箭发射将为海南文旅注入新生。
一位海南政府高层向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表示,如果不做宣传,每次发射会有3万—8万人来观看,如果略做宣传,就会形成20万人以上的规模。
2023年,文昌国际航天城完成营收221.01亿元,园区入驻企业超2600家,其中航天类企业近540家。
定制新型旅游产品
前述人士认为,依靠火箭发射,海南文旅市场将出现巨大的发展空间。
“如果每次20万人观看火箭发射,我们现在能给他们提供的产品是非常少的,这些人下了飞机,只能到海边去转一转,到椰树底下去照个相,我们给人家提供的旅游内容非常有限。”该人士表示。
“所以我们现在和中国旅游集团正在准备设计一些定制化的产品。”他补充道。
据了解,文昌航天发射场位于海南岛东部,终年温暖;距离海口、博鳌机场均只有约1.5小时车程,距文昌高铁站约半小时车程;目前有淇水湾海滩、石头公园、东郊椰林、龙楼镇屋顶等多个对公众开放的航天发射观看点位。
而“商业航天”将是常驻海南的产业。商业航天是指利用商业模式运营的航天活动,旨在通过商业市场的方式开展航天技术和服务的研发、制造、发射和应用。
2024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,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积极打造生物制造、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。
作为新增长引擎之一,“商业航天”首次被写入《政府工作报告》。
前述人士表示,我们的商业航天会发展得非常快,中国没有看过火箭发射的人很多,我们海的对面是东南亚,将来也会有很多人来看。
他介绍,就火箭发射的频率,“明年下半年的目标是高频”。
有消息称,海南的商业航天发射场还没建好,大批火箭已“排队”等待上天。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2022年7月开工建设,计划2024年实现常态化发射。一号发射工位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。二号发射工位5月底完成设备现场安装调试。
2024年“五一”小长假即将到来,民间已经有火箭观礼的旅游项目推出。
广告称,“嫦娥六号作为探月工程四期首发月球探测器,将发射出征月球,登陆月球背面南极地区,采样并返回地球”。据了解,该项目包含嫦娥六号发射管理以及4天的旅游行程,每人收费约1800元。
火箭的“前店后厂”模式
刘立武认为,海南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,可以大力发展航天工业。
文昌具有纬度低、射向范围广、落区安全、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,能够形成高效率、低成本的核心发射能力并拥有全国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射场。
落户文昌的540家航天企业,健全了产业链。“我们也见证了我们的超级卫星、火箭工程的建设,这一项目落户海南有很多好处,一些设备可以在我们的生产车间生产出来就测试,测试推出来就发射,把很多环节,如拆卸、组装、运输都省略掉。”刘立武说。
文昌市市长刘冲近期对外表示,以商业航天发射场为核心形成的产业发展逻辑,正得到广泛实践认可,产业集聚效应正吸引航天头部企业在文昌加速布局。“今年下半年将实现常态化发射,已逐步形成以火箭院、中国星网、国家航天局、中国空天院为链主的产业生态。”
目前,文昌国际航天城正依托商业航天发射场,构建火箭链、卫星链、数据链和“航天+”产业体系,全力构建“一中心两区”,即国际发射中心、国家级商业航天创新示范区、国际合作先行区。
中国商业发射的需求较大。2023年全年,全球共发射火箭224次,其中发射数量最多的国家为美国,共发射116次,中国紧随其后。除中美两国外,其他国家发射次数的总和为41次。
马斯克公开表示,2024年SpaceX将会每两天发射一次互联网卫星,直至2027年总共发射4.2万颗,彼时“星链”将霸占卫星互联网超七成的空间。
中国也将形成自己的“星链”。从中国的制造端看,也正在形成超前的制造能力。
《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(2023—2025年)》指出,形成从火箭、卫星、地面站到终端的全覆盖产业链,发展新一代中大型运载火箭、低成本高集成卫星、智能应用终端三大拳头产品,形成年产50发商业火箭、600颗商业卫星的批量化制造能力。
北京航天五院人士曾向记者表示,马斯克的商业运作模式值得关注,但是,中国目前通信导航卫星领域已经在产品化、国产化、批产化、数字化和技术经济一体化方面探索,并进行设计端和制造端的深入融合,不断提升产研融合以及任务履约能力,为加速实现航天强国助力。